牙脱位

牙脱位

概述: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者称为牙脱位(dislocation of the teeth)。由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,牙脱位的表现和程度不一,轻者偏离移位,称为不全脱位,重者可完全离体,称为全脱位。部分脱位的牙可向外脱出,也可向内嵌入骨中,表现为松动、倾斜、伸长或牙冠变短,妨碍咬合;完全脱位的牙是指牙已完全脱离牙槽窝,或仅有软组织粘连。牙脱位时,局部牙龈可能有撕裂、出血和肿胀,甚至伴有牙槽骨骨折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

病因

病因:牙脱位为较大的暴力撞击,在外力作用下,离开牙槽窝内原有位置。在个别情况下,由于器械使用不当,拔牙时亦可发生邻牙脱位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牙脱位为较大的暴力撞击,在外力作用下,离开牙槽窝内原有位置。因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,可造成嵌入性脱位或向脱位、牙偏离性脱位,以上前牙最多见。可使牙部分脱位或完全脱位。部分脱位的牙可向外脱出,也可向内嵌入骨中,表现为松动、倾斜、伸长或牙冠变短,妨碍咬合;完全脱位的牙是指牙已完全脱离牙槽窝,或仅有软组织粘连。牙脱位时,局部牙龈可能有撕裂、出血和肿胀,甚至伴有牙槽骨骨折
    表现为牙明显松动、疼痛,咬合紊乱。口腔检查见牙Ⅲ度松动,牙长轴斜度改变。牙冠移向舌腭侧或唇侧,牙体可能扭转移位,切缘低于或高于咬合面。严重者,完全脱位、牙体脱离牙槽窝,完全游离或与少量牙龈相连接。X线片见牙体与牙槽窝之间隙加宽或变窄,牙槽窝轮廓与牙体外形不一致(图1)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牙脱位后,可以发生各种并发症:
    1.牙髓坏死  其发生率占牙脱位的52%,占嵌入性脱位的96%。发育成熟的牙与年轻恒牙相比,前者更易发生牙髓坏死
    2.牙髓腔变窄或消失  发生率占牙脱位的20%~25%。牙髓腔内钙化组织加速形成,是轻度牙脱位的反应,严重的牙脱位常导致牙髓坏死。牙根未完全形成的牙受伤后,牙髓常能保持活力,但也更易发生牙髓腔变窄或闭塞。嵌入性脱位牙,其牙髓坏死的发生率很高,故很少出现牙髓腔闭塞。
    3.牙根外吸收  有人认为坏死牙髓的存在能促使牙根的吸收。牙根吸收最早在受伤2个月后发生,此外,约有2%病例并发牙内吸收
    4.边缘性牙槽突吸收  嵌入性和向性脱位牙特别易丧失边缘牙槽突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片见牙体与牙槽窝之间隙加宽或变窄,牙槽窝轮廓与牙体外形不一致。

诊断

诊断: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
治疗

治疗:牙脱位的治疗以尽力保存牙为原则,如为部分脱位,无论是移位、半脱位或嵌入深部,均应使牙恢复原位,准确复位后固定,尽量保留伤牙。将伤牙固定2~3周。复位时可用拔牙钳夹住牙冠,将患牙放回原有位置。如伴牙槽骨骨折,应予手法复位后,牙弓夹板固定4周。固定完毕后调,降低咬合,使伤牙得到充分休息。如为完全脱位牙或已离体的牙,只要时间不太长,可将脱位的牙经充分清洗和用抗生素溶液浸泡后,重新植入牙槽窝中。牙脱位的固定方法常用牙弓夹板固定法、金属丝结扎法或尼龙丝结扎粘接法等(图2)。有报道,完全脱位的牙,在半小时内植入,可保持伤牙牙髓活力,在2h内植入,牙髓仍有成活的希望。2h以后再植,牙髓将肯定坏死,宜作预防性牙髓治疗后再植入。
    1.部分脱位牙  应在局麻下复位,再结扎固定4周。术后3、6和12个月进行复查,若发现牙髓已坏死,应及时作根管治疗。
    2.嵌入性的牙脱位  在复位后2周应作根管治疗术,因为这些牙通常伴有牙髓坏死,而且容易发生牙根吸收。对嵌入性脱位牙的年轻恒牙,不可强行拉出复位,以免造成更大的创伤,诱发牙根和边缘牙槽突的吸收。因此,对症处理,继续观察,任其自然萌出是最可取的处理方法,一般在半年内患牙能萌出到原来的位置。
    3.完全脱位牙  在半小时内进行再植,可避免90%患牙的牙根吸收。因此,牙脱位后,应立即将牙放入原位,如牙已落地污染,应就地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洗,然后放入原位,如果不能即刻复位,可将患牙置于患者的舌下或口腔前庭处,也可放在盛有牛奶、生理盐水或自来水的杯子内,切忌干藏,并尽快到医院就诊。
    对完全脱位牙,还应根据患者年龄、离体时间的久暂,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案:
    (1)根尖发育完成的脱位牙:若就诊迅速或复位及时,应在术后3~4周再作根管治疗术。因为这类牙再植后,牙髓不可能重建血循环,势必坏死,进而引起炎症性的牙根吸收或根尖周病变。如果再植前作根管治疗术,延长了体外时间,将导致牙根吸收。一般人牙再植后3~4周,松动度减少,而炎症性吸收又正好于此时开始。所以再植后3~4周作根管治疗是最佳时期。
    如果脱位在2h以后再就诊者,牙髓和牙周膜内细胞已坏死,不可能期望牙周膜重建,因而只能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,并经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,将患牙植入固定。
    (2)年轻恒牙完全脱位:若就诊迅速或自行复位及时者,牙髓常能继续生存,不要贸然拔髓,一般疗效是良好的。动物实验证明:再植3个月后,93%的牙髓全部被造影液充盈,仅有7%的牙髓坏死。牙髓血管的再生主要由新形成的血管从宽阔的根端长入髓腔,也有与原来的血管发生吻合,说明这类牙再植后,有相当强的修复力。
    当然,若就诊不及时或拖延复位时间,则只能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,搔刮根面和牙槽窝后再植,预后是欠佳的。
    4.牙再植后的愈合方式
    (1)牙周膜愈合:即牙与牙槽之间形成正常牙周膜愈合。这种机会极少,仅限于牙脱位离体时间较短,牙周膜尚存活,而且又无感染者。
    (2)骨性粘连:牙根的牙骨质和牙本质被吸收并由骨质所代替,发生置换性吸收,从而使牙根与牙槽骨紧密相连。临床表现为牙松动度减少,X线片示无牙周间隙。这种置换性吸收发生在受伤后6~8周,可以是暂时性,能自然停止,也可以呈进行性,直至牙脱落。这个过程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。
    (3)炎症性吸收:在被吸收的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有炎症性肉芽组织,其中有淋巴细胞、浆细胞和分叶粒细胞。再植前牙干燥或坏死牙髓的存在,都是炎症性吸收的原因。炎症性吸收在受伤后1~4个月即可由X线片显示,表现为广泛的骨透射区和牙根面吸收。如系牙髓坏死引起,及时采取根管治疗术,常能使吸收停止。

预后

预后:伤者越年轻,伤牙根尖孔越大,牙再植成功率越高。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